青春山海藝起療
青春山海藝起療
最新消息
【藝術治療工作坊】
🎶音樂療癒篇🎶
原來音樂不只是娛樂,它也能成為療癒的力量💖
今天在 董冠妤老師 的帶領下,校內師生一起走進音樂的魔法世界,用旋律感受連結與陪伴✨
👂 Part 1|音樂治療是什麼?原來音樂能這樣打開心房!
透過聆聽、互動、唱歌與即興創作,音樂能打開心房,讓彼此更靠近成為「心靈的鑰匙」💞
🥁 Part 2|用樂器對話
大家挑選樂器依序演奏,一開始害羞緊張,但隨著節奏流動,笑聲漸多、氣氛漸熱,這就是音樂的魔力🎵
🎤 Part 3|用音樂表達自己
四組同學與老師發揮創意,把耳熟能詳的歌曲改編成校園小故事:
📚 開學的心情 🏫 在馬偕的生活日常 🌳 校園美景的意象
旋律裡唱出每個人的故事,原來音樂不只是旋律,更能承載我們的日常與情感🙌
🌟 最後,老師還分享了音樂治療在注意力集中&學習走路復健
應用案例,讓大家看見音樂不只是娛樂,更能成為陪伴與治癒的力量!
演講時間:2025年9月3日
活動地點:馬偕醫學大學
本場工作坊特邀台大兒童醫院現職藝術治療師-王蓉瑄老師蒞校演講,同時也是新北市童心家園安置中心的藝術治療師,透過講述藝術治療應用於醫療場域的實務分享,了解個案的改變。
活動中,老師請大家選自己喜歡的種子、果實及報章雜誌圖片自由發揮創作圖,透過作品大家分享著自己的創作,反映現實生活中的心境與困境,似乎壓力也跟著創作一起釋放了,相信這就是藝術治療的目的
演講時間:2023年10月27日
活動地點:馬偕醫學院
你/妳知道藝術治療是什麼嗎?
本場工作坊特邀中原大學特教中心呂碧漪藝術治療師至校演講,如何利用藝術的方式來治療。活動中使用畫筆與黏土,原來這都可以從中發現不同含意,真的是一場既特別又新鮮的活動,大家都相當期待未來還能有不同藝術元素的治療活動呢!
演講時間:2023年8月8日
活動地點:馬偕醫學院-夢分子基地
藝術與藝術治療入門
雨過天晴的好日子,由本校《 #藝術與藝術治療入門》課程的學生們,帶著滿滿的創意與關愛,走進三芝國小,用藝術陪伴學童們展開一段溫柔又療癒的心靈旅程 💛
🔔 「 #鈴聽你聲音」🔔
透過創作風鈴與傳聲筒,讓孩子們以當下的心情為靈感設計風鈴模樣,並透過鈴聲傾聽內在的聲音—— 一場關於 #感受、#表達 與 #自我連結 的探索。
🎭 「 #情緒變變變」🎭
孩子們學習辨識自己情緒的起伏,將心情轉化為畫面,用雙手描繪心靈的樣貌,讓創作不只是創作,更成為 #情感的出口 與 #對話的橋樑。
雖然時間有限,每位學童只能參與其中一個主題,但大家都投入其中,用心完成屬於自己的作品。有學童回饋說:「本來心情不好,畫完就變好了!」、「今天好開心!」──這些簡單卻真摯的話語,就是最美的回報 ❤️
這場由學生策劃與帶領的藝術陪伴活動,不只是一次課程實踐,更是一場青春與童心的交會;在山海之間,創作成為愛的語言,藝術成為連結彼此的橋梁。
演講時間:2025年6月5日
活動地點:三芝國小
藝術進入社區與社區策展
走進忠寮,走進生活裡的藝術
在這個晴朗舒心的日子,我們和【藝術進入社區與社區策展】課程的同學們,一起走訪了 新北市淡水區忠寮社區發展協會,展開一場與文化、人文、生態交織的感官小旅行!
這次的走訪,我們不只參觀了策展實作的歷程,更從古厝的建築演進——從木造到磚瓦——感受到時間的推移與生活的痕跡,彷彿走進了一條會呼吸的時光隧道
還有不能錯過的【忠寮詩路】,一行行詩意歌詞搭配著輕快樂音,像在對我們訴說著「思念其實可以很簡單」,將愛鄉的情懷唱進心裡
雖然不少同學是第二次來到忠寮,但每一次的眼光與體會都不同——這次我們看見了更多的多樣性與生命力,也發現了「不按套路出牌」的設計,其實正是忠寮最迷人的地方!
藝術不是高高在上,它可以很生活,也可以很社區——今天,我們就在忠寮感受到了這一點。
演講時間:2025年6月2日
活動地點:忠寮社區發展協會
藝術創作技能與生活實踐
於晴朗的好日子,帶著【藝術創作技能與生活實踐】課程的學生前往「馬丁老師創作工作室」及「新北市淡水區忠寮社區發展協會」,探索藝術與文化結合的故事
首先為參訪「馬丁老師創作工作室」,以玻璃及木材為主要創作來源,並以不同樣貌的方式展示於眾人面前,讓人有更多想像空間;以及「新北市淡水區忠寮社區發展協會」,以結合人文、生態及地理環境三大要素,呈現獨有的「忠寮詩路」,訴說著人文關懷與愛鄉情感
透過此次藝術參訪,讓學生了解藝術不僅是創作,透過情感的添加也會讓冷冰冰的藝術變得更有溫度,更可以把這無形的情感傳遞出去,雖然可能感覺不到,但也在無形之中傳達到我們每個人的心理
演講時間:2024年12月30日
活動地點:馬丁老師創作工作室、忠寮社區發展協會
於晴朗的好日子,帶著【藝術創作技能與生活實踐】課程的學生前往「#陽住國際山海藝術中心」,探索從一間閒置校舍華麗變身成為藝術天地的奇妙故事
於一開始由老師帶領學生介紹戶外的展示藝術,看到一面貼著北海岸著名地標的藝術牆,上頭的意象彷彿是照片拍出來的,栩栩如生;以及大理石內鑲嵌玻璃的作品也是令人讚嘆不已;更有趣的是有一件藝術品在沒有支撐的情況下,還能穩穩地固定著,而且還可以360度欣賞,此作品也讓學生們嘖嘖稱奇,讚嘆不已
接下來則是參觀工作室部分,看著藝術家運用繪畫描繪出驚為天人的作品,並由作品中看到不同想要呈現的角度,乘載著許多神奇的故事與想像,彷彿進入了奇幻世界;最後則看到英國藝術家馬丁老師的作品展示區,此次看到許多以幾何圖形為主的抽象畫,仔細一看就像是一幅會動的畫作
透過此次藝術參訪,讓學生了解藝術的媒材不只常見的種類,生活中所接觸到的都可以是創作媒材,只要運用天馬行空的想法,所有的媒材都可以重獲新生,以最美麗的姿態展現於眾人的面前
演講時間:2024年12月16日
活動地點:陽住國際山海藝術中心
於雨後天晴的好日子,帶著【藝術創作技能與生活實踐】課程的學生走出戶外親近並體會藝術的奧妙。
此次帶領學生前往三芝田心(又稱:新版水中央)看知名水中倒影,當天天氣很好又有陽光灑落,湖面水色倒影都可以看的一清二楚,學生於環湖時也不忘觀察倒影的美感,以及紀錄下這美好的姿態,體會自然與藝術的融合。
接下來到北新庄的祕境-匕匕庄看國外藝術家作品,此作品是一位英國藝術家馬丁老師的作品,主要媒材為大自然的產物-竹子,以循環再生的概念讓廢棄竹獲得重生,是個既環保又美觀的創作品,也讓學生們嘖嘖稱奇,讚不絕口呢!
透過此次藝術參訪,讓學生了解藝術的創作來源不只存在於書本上,走出戶外親身感覺也是來源之一,看看大自然調色的模樣,再看看藝術家創作的理念,都能獲得滿滿的想像與能量。
演講時間:2024年12月9日
活動地點:三芝田心
【醫檢&視光&聽語 社區實踐課程 (藝術治療組)】
三和社區 × 藝術治療 × 青春陪伴
在雨後天晴的好日子,【醫檢學系 & 視光學系 社區實踐課程(藝術治療組)】的學生們走進三和社區,陪伴長者一同體驗一場溫柔而療癒的藝術之旅。
🎨 本次主題|心手相連祝福樹
「有什麼祝福,藏在你心裡很久了呢?」
也許是想感謝的人、也許是祝自己健康快樂,
我們用五彩印泥沾染每一位長者的掌心,
紅、橙、黃、綠……各種色彩象徵不同心意,
再將手印蓋在粉彩紙上,用蠟筆描繪葉子形狀,貼上祝福語,剪下後貼在老師預先製作的樹幹上,
一片片祝福葉,就這樣長出了一棵充滿心意的茂密大樹🌳
💪 除了藝術創作,我們也悄悄結合了肢體訓練:
從座位走到台前貼上葉片,是站立平衡與短距離步行 的實踐,
讓創作不只是靜態的體驗,更是動態的康健鍛鍊~
這是本學期的最後一次社區實踐課程,
但我們相信,每一次走進社區的陪伴與每一份用心創作的作品,
都會留在彼此心中,成為無可取代的珍貴回憶。❤️
讓我們繼續用藝術,拉近彼此的心,
願這棵祝福樹,永遠在我們心中茁壯。
演講時間:2025年6月13日
活動地點:三和社區
於天氣晴朗的好日子,帶著【醫檢學系&視光學系 社區實踐課程 (藝術治療組)】課程的學生至三和社區與長者互動並進行藝術洗禮。
今天是由第一組的學生引導,學生們帶著熱情的活力要與長者一起想像「我心中的春天」,您心中的春天是什麼模樣呢?有鳥兒輕柔的聲音、有小河潺潺的水聲、有樹葉摩擦的聲音等,各種來自大自然的想像是長者心目中的春天,為此我們要把這些想像變成一個美麗的作品。
因此我們以毛線沾取壓克力顏料的方式進行抽畫,並運用不同的顏色抽出五彩繽紛的畫,以不拘小節的方式完成自然的色彩,接下來就是要變一棵小樹囉!葉子的部分有做裝飾,其中還有看到有的圖案是從「藝起來作伙」時創作的大畫布剪出來的,很有連貫性,然後還有小花、小鴨、小池塘等小動物或小造景陪襯,看來大家心中的春天都是自然景物,很有鄉村氣息,而作品本身也因為這些創意增添了無形的生命。
在創作過程中,我們持續將藝術結合物理治療的方式訓練長者的肌肉,讓長者可以有更多活動的空間,以及今天學生熱情的帶領,雖然學生表示當下是很緊張的,但透過此次的帶領,相信對學生來說真的是實實在在的上了一課。
演講時間:2025年4月11日
活動地點:三和社區
於天氣晴朗的好日子,馬偕醫學院「#青春山海藝起療』USR計畫團隊帶著【醫檢學系&視光學系 社區實踐課程 (藝術治療組)】課程的學生至三和社區與長輩互動並進行藝術洗禮。
此次活動主題是「藝起來做伙」,顧名思義就是要用藝術做伙來交流囉!而我們今天交流的方式就是滾紙球,一開始我們先來製作紙球,過程中長者也發揮創意覺得自己的紙球很像蘋果、梨子、山東大饅頭等,趣味性十足,接下來再以紙球結合壓克力的方式變成彩色球,原本預設是要滾到有相同特色的對方去,結果到最後都變成隨機滾,滾來滾去就變成一幅煙火畫作,長者們都玩的不亦樂乎呢!接著再以蠟筆加以延伸想像,畫出來有房子、小河,還有一棵棵茂密的樹,非常有鄉村氣氛。
在創作過程中,我們將藝術結合物理治療的方式訓練長者的肌肉,就是透過揉紙球的動作可訓練手掌和手指的力量、透過遞給紙球的方式可增加肩膀和手肘的關節活動度和肌力,以及增加軀幹的穩定度等,希望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,讓長者除了可以體驗到藝術的氣息外,也可以透過肌肉的活動,讓自己變得更健康。
演講時間:2025年3月21日
活動地點:三和社區
雨季裡的稀有晴天,【藝術賦權:醫療場域的藝術軟實力】課程的師生至三和社區長照據點以藝術交流
為自己做美麗的花與花瓶是今天的主題,由花瓶設計作為起點,先選底色與花瓶顏色,再做造型,過程中訓練了色彩選擇與搭配以及造型能力。接下來製作花朵,為了讓花具有多樣性,學生提供了色紙及手工棉紙,也用不同的方式產生造型:捏、摺、剪等。起初,長輩覺得有點複雜,但上手後,直說簡單還能自己加以變化,漸漸的,擁有個人風格的花束與花瓶就產生了
團體裡雖有長輩診斷為中重度失智,但也能在引導下完成作品,且表達參與活動產生的幸福感及成就感,幾位已九十多歲的長輩更是活力、創意十足。本學期藝術賦權社區實踐在此劃下句點,長輩們依依不捨,期待再見,再三囑咐:「有空就來走走!」,而學生們也在過程中對長者及藝術有了更多的認識及熱情。我們彼此以溫暖的心迎接超高齡社會的來臨
演講時間:2025年1月2日
活動地點:三和社區
誰說美術就是要拿起畫筆跟調色盤,在紙上塗抹
今天【藝術賦權:醫療場域的藝術軟實力】課程的學生帶著長輩們,豪邁、自由的將壓克力顏料隨意揮灑,再用滾輪、刮刀等將顏色任意混合,製造肌理。當色彩滾動範圍越來越大時,肩關節也跟著開展,心也寬闊舒坦,沒有人知道一起創作的色紙最後會是什麼樣子,剛開始有那麼一點擔心害怕,但是漸漸的感受到任意塗鴉的樂趣(偶爾能任性也是很幸福的事)。
馬偕醫學院的學生們可是有備而來,幾乎全程台語,帶領著長輩們一起討論「家鄉」,從三芝講到台南,講山講海,講虱目魚、茭白筍,跟著長輩慢慢將心中那最美的家鄉圖像建構出來,再使用繽紛的色紙剪貼創作。有人仔細的畫下幼年時牽的那頭牛,有人順著色彩肌理的結構,剪出曼妙的櫻花樹,而年邁的阿嬤非常堅持要保護茭白筍田不被松鼠侵擾,邊創作邊敘事,完成作品很滿意地跟大家分享,學生們看到長輩的創意都自歎不如了。
雖然學生社區實踐需要花不少心力準備,過程中也考驗臨場應變能力,但這無非是累積能力的好機會,更重要的是,學生們在與長輩互動過程中得到滿滿的正能量,也對自己的學習與未來給予更多的肯定。
演講時間:2024年12月19日
活動地點:三和社區
課程的大一學生,在綿延冬雨後,難得放晴的日子裡,至福成社區帶領阿公阿嬤一同感受藝術。
「家鄉」及「最近的心情」是這群年輕學子帶來的主題,希望與長輩談心感受情緒。醫檢學生家禾同學花了不少功夫用台語引導,長輩聽了十足感動,而藉由滾輪或刮刀帶動壓克力顏料,所產生的肌理、色彩也回應創作者的身體姿態及速度感。抽象繪畫讓長輩想到三芝的春日、黃昏或是海邊浪濤拍打的氣勢。隨之進行的剪貼則讓長者發揮創造力,有人憶起隨著父親坐軍艦的回憶、有人大力推薦與朋友在樹下悠哉聊天喝啤酒、也有人剪出深愛的三芝海邊、美麗櫻花,每個影像都是環境與情感的連結。
長者眼中超可愛的的視光組學生,以觸感溫柔的手工棉紙作為創作材料,和長者談談「最近的心情」。什麼物件可以代表目前的感受呢?海邊落日晚霞、群開的向日葵、舒適的涼亭草地上綻放鮮豔花朵等,都流露出那份恬靜的感受。而棉紙拼貼的細緻也讓幾位阿公剛開始卻步,但在同學陪伴引導下,也做出了美麗的花朵,阿公也露出滿意的笑容。
在創作的過程,大範圍的使用滾輪讓肩關節動了起來,手臂肌肉也跟著被訓練,而棉紙拼貼則是訓練手部精細動作,不同的材質也觸動不同的感受,當每位長輩分享自己的創作理念、對生活的感受時,也讓這些剛踏入三芝的大一新生更理解三芝長者,年輕與年長的交會,在幸福與溫馨的氛圍結尾。
演講時間:2024年11月29日
活動地點:福成社區發展協會
【社區健康促進系列活動】
於晴朗的好日子,帶著【藝術治療概論】課程的學生至福成社區用藝術與溫暖帶給親子們滿滿的關愛
此次進行三大主題:
首先以「家庭樹」呈現對家人的感謝之意
接下來以「我的安全島」來思考您覺得什麼地方是最安全,最溫暖的地方
最後以「定格瞬間」來思考什麼樣的瞬間是您最難忘的
不管是哪個主題都有滿滿的想像空間。
透過此次社區實踐,讓親子之間又有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,同時也給予更多的愛及關懷,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
演講時間:2024年12月28日
活動地點:福成社區發展協會